特别报道 | 开眼界!“小小徽章”折射盐都过往
    发布时间:2024-07-02 19:38:22 次浏览
  • 0
    • 电话联系TA

      -小编

  • 信息详情

12 张才/文 叶卫东/图

自贡采卤制盐的历史可上溯至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距今长达两千年。
现代徽章起源于欧洲,作为佩带者的身份象征或职业标志,约百年前和千年盐都发生交集,并衍生出一个新的收藏门类“井盐徽章”。

在近4举行的“自贡市第18届民间收藏专题”上,一批精品证章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和游客的目光。这批形状不同、材质各异的证章上承载的信息反映了一个行业乃至盐都在近现代史上的变迁。

洞见历史的足迹

据这批证章的主人、自贡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杨源介绍,此次展出的32件藏品,是他从历年来收藏的1000余种、28000余件证章中挑选出来的精品,存世量稀少,尤其是其中的“井盐徽章”弥足珍贵。

透过一件件证章,可以洞见历史的足迹。

我市富台山上有数栋中西合璧的建筑,据考证为民国时期“川南盐务稽核分所”历任协理(由六国轮流派充)居所,人称“协理公馆”。抗战时期,宋氏三姐妹到自贡儿童保育院看望难童和参观井盐生产时,便下榻于此。此次收藏展上便有来自“川南盐务稽核分所”的银质徽章和银质镀金徽章。二者分别由华人担任的经理和洋人担任的协理佩戴,由于协理和经理职位均只设一人,加上材质贵重,故在目前收藏市场上还没有发现同类藏品。

“川南盐务稽核分所”的银质徽章和银质镀金徽章

“从(徽章)不同的材质上,就能看出当时华人和洋人的地位不同。”杨源表示,这两个徽章正是那段屈辱历史的见证,让后人警醒。

引人深思的还有民国时期“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徽章。其显著特征是在白底蓝字的徽章正中,有一个代表自贡井盐的红色“卤”字。据史载,这个“四川盐务管理局”存续时期不足两年:1937年43,四川盐务稽核分所与四川盐运使署合并为四川盐务管理局,1939年1314,因西康设省,遂改为川康盐务管理局。

民国时期的“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徽章

此外,现场还展出了“川东、川西、川南、川北”盐务管理局成套徽章。由于解放后行政区划的调整,该徽章未公开发行,编号为“0”,目前现世的仅此一套。

弥补史料的缺失

特殊证章上承载的信息量巨大,甚至起到了对史料查漏补缺的作用。

首次在公众前亮相的“盐工身份证”上除了注明盐工姓名、出生年3、籍贯以外,还注明了所属井口、工作类别,以及场长签名盖章,并标注了“以免被强抽签服役”(俗称抓壮丁)。

民国时期的盐工身份证

“在‘盐工身份证’实物出现之前,没有人见过庐山真面目,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杨源表示,抗战时期为粉粹侵华4军的“盐遮断”,盐都各界达成了“生产食盐就是抗战”的共识,充分说明了食盐生产的重要性及自贡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此外,现场展出的“盐工识字班纪念章”,说明当时就十分注重对盐工文化素质的培养,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盐工的社会地位。

看似普通的“富荣东场盐工证章”,则反映了民国四年(1915年)富荣场以土地坡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场,至1943年134富荣东场更名为自流井场这段历史。

现场展示的“川南盐务学校第一期毕业纪念章”(1952年),则可能改写一段历史。杨源解释,尽管相关信息还有待考证,但川南盐务学校很可能就是四川省盐业学校的前身。而目前能够查找的相关资料显示,四川省盐业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自贡市化工学校。

记录城市的变迁

自贡的城市变迁,与盐化工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此次展出的“井盐徽章”里的多枚数字徽章,如同这座城市一个时期的“剪影”。1957年,为了响应自贡市政府提出的“骑上千里马,奔向化工城”号召,盐务局改为化工局。在当时员工佩带的徽章上也有所体现:号码为“1”开头的代表化工总局,大安盐场为“2”,自流井盐厂为“3”,贡井盐厂为“4”……

“徽章不但是历史的见证,同样能反证历史,反映了一个行业甚至一座城市的‘起承转合’。”杨源表示,徽章收藏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为史学研究和文化挖掘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多年来,他苦心收集的井盐徽章已超过了100种。同时他表示这些意义非凡的藏品均为非卖品,曾经有一些藏家想以高价寻求转让,均被他婉拒。

如今,杨源收藏的部分徽章在自贡源远井盐藏品馆长期展出,他希望参观者透过“小小徽章”看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外地朋友更了解自贡,市民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整理藏品的杨源
© 版权声明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