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美丽与发展共赢 “颜值”与“产值”兼收

近年来,安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行动,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厚植生态发展优势,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全市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安徽市新汴河风景区。 苏洋 摄

察大势者明,驭大势者智。锚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从重点领域问题治理,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再到优化能源结构,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城市污染治理刷新“生态颜值”

“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景色也赏心悦目,跑起来很舒服。”家住宿城新汴河景区附近的王先生每天傍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绕着新汴河景区跑上一圈。

蓝天白云从曾经的“生活稀缺品”到前两年的“刷屏朋友圈”,再到如今的“司空见惯”,安徽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百姓的蓝天幸福感节节攀升。

近年来,安徽市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注重源头治理、推进综合防治,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持续凸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安徽渐行渐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2019年,我市空气质量同比改善幅度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之首,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2022年,我市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76.7%,综合指数在皖北六市中位居第三。

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2023年上半年,我市因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净获水生态补偿资金205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800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450万元,获益金额位居全省第一。

还老百姓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新增69个需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地块全部纳入监管,并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

以精细化思维推进污染防治涵养绿色生态,新招真招实招硬招频出,招招精准、招招见效。

蓝天保卫战打得“用心”:实时监测污染情况,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与现有的空气监测站等定点大气网格化监测数据相互补充、相互校准的方式,获得监测区域的大气质量数据。首批15套颗粒物走航监测设备、1套车载视频抓拍设备选择在10辆出租车和5辆渣土车上搭载,并配套建设走航监测系统软件平台,实施实时监控。

碧水保卫战打得“用情”:在全省首推断面长制,由32名属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流“断面长”,基本涵盖全市主要河流所有考核断面,进一步压实水污染防治责任。同时,将河湖长制体系延伸至村一级,推进重点采煤沉陷区和工矿区治理修复。12个黑臭水体河道治理成效持续稳定,基本实现“长治久清”目标,成功获评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净土保卫战打得“用力”:围绕建设绿色安徽美好家园,制定出台了《安徽市城镇绿化条例》《安徽市农村垃圾治理条例》《安徽采石场修复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条例。其中,《安徽市城镇绿化条例》是我省新获得立法权的设区市首部地方性法规,《安徽市农村垃圾治理条例》是全国首次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进行地方立法。

依托资源禀赋赋能“生态种植”

在砀山县博物馆“非遗”展厅,几幅“梨画”尤为引人注目。画中梨叶深绿,酥梨色泽金黄,画面构图精美,充满自然和谐的气息。

然而,谁会想到,如今花海绿洲的砀山,几十年前曾经是黄沙漫天。“面缸一层沙,庄稼被打瞎;走路难睁眼,张口沙打牙。”面对生存困难,砀山人民没有妥协,发现本地特有的酥梨树抗风沙、耐盐碱、耐旱涝,适宜在本地生长,于是开始规模种植。渐渐地,遍地沙丘变成了大片梨园。1990年,砀山县酥梨种植面积近百万亩。

近年来,砀山县充分利用乡村振兴产业政策,发挥砀山酥梨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企业为“树干”、合作社(家庭农场)为“树枝”、果农为“树叶”的“产业树”发展模式,做强产业链,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引导果农进行“五统一”梨树种植管理,实现品质有保障、质量可追溯、销售品牌化的酥梨产业格局,带动近10万户果农增收致富。

2023年91162,第28届中国·砀山采梨节盛大开幕。采摘仪式上的采梨人是砀山县程庄镇衡楼村村民张关义。1958年,张关义的爷爷张成兰首次将砀山酥梨送给毛主席。从张成兰到张关义,他们是千千万万个砀山梨农的代表。勤劳质朴的砀山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将砀山从黄沙地变成“世界梨都”,是他们的努力让“梨还是砀山的好”这句口号响彻全国。

生态系统保护筑牢“生态屏障”

2023年3162,在安徽学院新校区西北角的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里,所长朱洪亮拨弄着南京椴母树的枝条查看长势。在这片培育了500多棵南京椴母树的试验田里,朱洪亮带领所里5名职工已经忙活了近6年。

10年前,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教授沈永宝带领团队调查表明,南京椴在全国不超过2000株,且主要生长在江苏南京、句容、盱眙、连云港,安徽安徽、浙江天台和舟山等地。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的朱洪亮也发现,南京椴因自然更新困难,加上人为过度采伐,如今数量稀少。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不仅是保护树源,还要加大良种选育繁殖。

2018年,安徽市林科所联合安徽农业大学通过对种子的采收、处理、储藏、播种、育苗管理等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全面系统总结南京椴的育苗技术,解决育苗环节各项技术难题。

精选采种母树,从树龄30-50年的大树树冠上采集成熟饱满的种子,除去萼片,催芽、播种、育苗……朱洪亮带领团队扎根试验田,为南京椴接续“香火”。2021年,市林科所培育出的南京椴被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为林木良种,分别命名为皖椴2号、皖椴3号。为了让南京椴“香火”不断,朱洪亮在试验田内建立了母树林,免费向安徽植物园、安徽野生动物园提供南京椴树苗,还与从事林业创业的退休人员合作,培育了20多亩南京椴野外观察实验林。

南京椴的繁衍之路只是我市筑牢“生态屏障”的“一隅”。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全市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宜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低碳转型激活“生态经济”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体系名单中,位于我市的安徽省银燕工艺服饰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实现我市在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中“零”的突破。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产品2个、绿色工厂7个、绿色园区1个、绿色供应链企业1个,省级绿色工厂14个,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

成事之道,贵在力行,重在履事。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引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绿色转型按下“快进键”。总投资50.1亿元的泗县泉为异质结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总投资52.8亿元的灵璧欣然铝型材基地、总投资53亿元的萧县国晟异质结大尺寸硅片生产、总投资105亿元的宿马顺风光伏电池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随着《安徽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出台,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我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点聚焦绿色食品、轻纺鞋服、家居建材、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领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赋能企业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创新重构,深入推进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到2025年,全市计划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7个,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实现全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李航

标签:

美丽与发展共赢 “颜值”与“产值”兼收由新彩酒吧招聘网综合资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新彩酒吧招聘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美丽与发展共赢 “颜值”与“产值”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