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做了某一职位后,发现自己不喜欢,怎么办?



网友琳琳咨询了一个问题,“我关注了很多行业和岗位,很担心毕业后做了某一岗位后,又发现自己不喜欢,不适合,和想象的不一样,怎么办?”

我建议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解决这类问题:

事前,职业规划角度,如果求职者早早对自己做好规划,并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完全可以避免出现琳琳类似的问题。

事中,预期管理角度,如果求职者在遇到不喜欢的岗位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自我调节,也可以平滑地度过危机。

事后,试错与调整角度,如果求职者实在无法融入某种工作,那“逃离”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今天我们要聊的第一个话题是“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

大学生求职的第一步不是写简历,而是进行职业定位。只有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和自身定位,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提高求职成功率。

职业定位就是清晰地明确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它有三层含义:一是确定你是谁,你喜欢做什么工作;二是告诉别人你是谁,你擅长做什么工作;三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能力以及个性,将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工作的岗位上。

与之对应的概念是职业规划,它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人内在要素,包括职业性格、兴趣、职业价值观等,也就是“我想做什么”;

第二,商业价值要素,包括已具备的知识,技能,经历,人脉,也就是“我能做什么”;

第三,外在环境要素,包括宏观产业、组织、家庭等方面,也就是“环境支持我做什么”。


综上,职业规划就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当下最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计划与努力。

关于做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的时间,肯定是越早越好。我们建议大学生们大一大二就开始做一些职业定位的基础尝试,通过大二的一些社团活动和大三的实习实践活动,给你的职业规划做一些基本探索。到了大四毕业季,你的职业规划就是有雏形的、具备科学性的。基于这个来求职,你当然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岗位。

回道琳琳的案例里,她决定进入某一行业/岗位时,很可能是抱着可以试一试、做一做的态度来的。这也说明,她求职时的态度是相对随意的,并没有早早做好职业规划然后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前进,所以才会遇到问题产生迷茫。


我们要聊的第二个话题是“预期管理”与“自我调节”。

初入职场,大学生们对职场生活或多或少有些迷茫,有很多知识亟待学习,有些困惑等待解答,有很多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可能对新环境和新工作感到不适应,面对冷漠的同事、不欣赏自己的上司、枯燥乏味的工作、无止境的加班、劳心劳力的内耗……

当你抱着过高的期望接触现实工作环境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感觉处处不如意、不顺心。这时你要转换心态,根据环境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尽量把期望值调得低一些、现实一些,客观地看待一切。

面对困难,除了具备好的心态,你还要积极地去寻找解决办法。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你可以虚心请教同事;对于自己的困惑,你可以恳请前辈给予指导;对于公司的现状,你不要有过多的挑剔,要看到每家公司都有它独到的优势;对于自己加入公司的决定,不要轻易怀疑选择的正确性,更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想退缩。

我们也把这个建议送给琳琳,当遇到落差时,只要她多和同事朋友交流,干好本职工作,当慢慢进入工作状态后,她就会发现,她的迷茫、焦虑、困惑会越来越少。


我们要聊的第三个话题是“试错”与“调整”。

大学生求职一定不要害怕“试错”。对不少毕业生来说,工作的前几年就是“过渡期”,或者叫“试错期”。如果你实在对自己选择的工作提不起兴趣,或者做了很多努力之后仍然不在状态,你甚至不需要去主动“适应”,完全可以选择“逃离”。

“试错”不是“错误”,它并非毫无价值,也无需用道德大棒来“棒喝”。每个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都会给求职者带来一种认知上的体验,让你在“尝试”中重新发现和把握自己的兴趣、特长与内心的需求。很多大学毕业生需要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我们建议大学生从大二开始就早早去实践、去实习,也是这个道理。实习除了提升技能、适应职场外,还有一个目的——检验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岗位,是否喜欢目前所处的环境,确定这份工作是否是你毕业后真正想从事的。如果你能体会到这点,认定今后的方向,那就避免了毕业后再转行的弯路。

在琳琳的案例里,如果她实在对新工作没有兴趣,那趁年轻,也可以换一种岗位去尝试,给自己的人生换一个赛道。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想做什么,也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来源:微信号 woizhishi

标签:

做了某一职位后,发现自己不喜欢,怎么办?由新彩酒吧招聘网综合资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新彩酒吧招聘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做了某一职位后,发现自己不喜欢,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