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关机被辞退?
- 综合资讯
- 2024-11-16 08:16:02
每次和朋友约饭,凡是没约成的都因为一个字:忙。不是开会、加班就是出差。我约多次的闺蜜,好不容易得了空,要补偿我吃大餐。结果从见到她的那刻起,就是我在看她,而她在看手机。
一会打字,一会听语音,一边吃一边回客户信息。后来干脆放下碗筷,掏出笔记本电脑,现场办公,噼里啪啦一顿操作,改起了PPT,说对方着急。见我有点生气,她连忙解释,刚毕业的时候,她一下班就把手机就调为静音。结果一个很重要的方案在确认信息时,谁都联系不到她。第二天,客户找上门,领导也很生气,当月的奖金全部泡汤,差点被辞退。
从那以后,她就有了“后遗症”,“时保联”(时刻保持联系)成了一种自我要求。更不用说后来当上了负责人,事情多,怕错过的直接设“强提醒”,习惯性地去检查各个工作群,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这一届白领,早已失去了下班后的失联自由。
1、叮叮作响的手机,正在成为职场人的恐惧
前几天,某客户在办业务时,对方向我吐槽:我们老板也不知道怎么了,隔几分钟就是一个微信信息,要是没接马上就是一个电话,搞得我现在忙得团团转,可是却没做成几件事。
“我是一个编辑呀!我只想安安静静、没有打扰的写个文件,他这样不停的干扰我,我都不知道怎么写了!”为了让自己完成工作,他把工作带回了家,趁着夜深人静,赶紧把白天没写完的文件补上去。
长期的熬夜,让他十分疲惫,没办法,只能使用“断续睡眠法”,睡一会儿,又工作一会儿。他的工作效率和专业素养让老板大加赞赏,并不止一次在大会上提出表扬,
可是,长期的睡眠不足让他十分疲惫,很多时候,他干着干着就睡着了。最近的中秋假,他几乎在家里睡了3天3夜。看起来,他确实十分努力,可是,他也明显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效率正在不断下降。最后,他实在撑不住了,一觉躺进了医院。
他一直梦想着,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可以换来升职加薪。可每一次拼命的压榨睡眠,只会让身体压力越来越大,一旦身体承受不住,就会在某个时刻彻底决堤。职场人的崩溃往往都是悄无声息的,表面看来平平静静,可身体和精神早已被掏空。
2、被社交媒体分散的注意力
很多人抱怨不能准时下班,老板不走我也不能走,必须随时在线...…失去下班自由。其实,在各种聊天工作还没有普及的过去,职场人的幸福感还是很高的。对他们来说,下班就直接回家了,回家陪着父母,兄弟姊妹聚在一起,一起吃晚餐,看电视,家庭氛围浓厚,获得感强高。
而现在,一下班可能就有朋友约你出去吃饭,或参加聚会,或是喝酒谈客户,我们的时间全部被外界挤占,几乎失去了自己的时间。过去,家里使用的都是固定电话,手机只有最简单的信息传输,打电话,拍照等功能,我们和同事领导线上交流的方式是OA系统,邮件等。
而现在,随着微信的普及,我们所有的沟通,包括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全部使用微信或是QQ,我们在哪,手机就在哪,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已经融为了一体。便利之处在于,可以快速传递信息,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注意力稀缺,生活的幸福感降低,失去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个趋势,从目前来看,不仅不可逆转,尤其是微信成了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社交工具之后,问题就变得愈发严重。但比起抱怨,我们更应该做得是接受现状,适应并调整自己。
3、学会给工作留白,是聪明人的选择
这两年有一个经典问题特别火爆:“我们为什么越忙越穷?”在我看来,勤劳致富与“穷忙”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专注地在做可以提高自己的事,而不是被无效的努力占据时间。
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沙菲尔,他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即便是给忙碌的人更多的时间,也无法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反而会让人产生焦虑和急迫感,最终导致一个人习惯性地透支未来的资源。
所以,最好的工作状态,不是拼命挤时间,榨取自己到精疲力竭,而是高度专注力。而要想产生高度沉浸于一件事的正向“心流”,首先就要拒绝“穷忙”,给自己留点空隙调整身心。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曾提出过著名的“五小时原则”:在周一至周五,每天给自己留一个小时。即使平时再繁忙,他仍然坚持“制造空白时间给自己”,做些真正想做的事,或者什么都不做。正是因为每天的“偷懒”,使他保持了高效的工作,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心理学家阿摩司·特沃斯基曾说:“保持一定程度的无所事事,一向是做出好研究的秘诀,如果不能浪费几个小时,你就会浪费掉几年。”
你可以理解为,在生活的画卷中留点白:可以每周选择一天做“媒体斋戒”,丢掉手机和电脑,避免任何的网络和媒体打扰到你。比如周末可以去运动健身,或者看书写作,为家人做一顿饭,陪孩子做游戏都是不错的选择。
被工作填满的生活,看似勤奋,却很容易陷入无效劳动的死循环。我们要做的是拯救专注力,提升效率,学习时间管理,戒掉垃圾快乐。尽可能把工作在8小时内完成,避免因为拖沓导致下了班还在跟大家对接工作。
即使加班也要提醒自己,“专注高效地处理工作,留点时间给自己。”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自从有了微信,这届白领便彻底失去了“下班不谈工作”的自由。即使你可以任性地“失联”,但有人愿意一直在线,对比之下显得你不够“拼”,似乎失去了竞争力。
可以说,信息时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实现随时随地处理工作,这是一种进步。但是过犹不及,我们不该让自己湮没在微信点不完的消息里,这只会让人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
“我能随时在线”也许是种积极的工作态度,但没有一家成熟的企业仅用这一点来衡量员工的真正实力。所以,8小时外,即使做不到完全失联,也可以礼貌地说一声:“稍后与您联系。”唯有暂时的停歇,为心灵腾出空间,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能量,使工作更高效,生活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