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结硕果 芬芳满宿州
    发布时间:2024-07-02 20:03:02 次浏览
  • 0
    • 电话联系TA

      -小编

  • 信息详情

五1的安徽,绿树繁茂,鲜花盛开,满城新景,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丽画卷愈发明朗多彩。

秩序井然的景区游园,宽阔整洁的马路街巷,和谐温馨的生活小区,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文明浸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赋予城市秀外慧中的气质,激荡起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奋力打造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的中心之城、温情向上的文明之城。

近2,新一届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名单公布,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全域文明创建实现重大突破,四县一区首次全部获评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城市的美誉度、吸引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文明“软环境”正转化为奋力追赶苏北的“硬支撑”。

宿城一角。

常态长效巩固创建成果

“要聚焦创建新常态,持续做好‘细节打磨’文章,厚植干净、清朗、有序、温情、向上的城市文化底蕴,加快建设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文明之城。”在全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暨创建指挥部第九十三次调度会上,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

文明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品位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城市永恒的追求。

全国文明城市三年首创首成后,我市坚持把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纳入全市工作总体布局,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办协调指导、部门狠抓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层层明确任务,级级落实责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

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首创首成激发出来的斗志、鼓舞起来的力量,以创建带城建、以创建促全面,做大城市能级、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城乡融合,推动城市科学规划、规范建设、精致管理,全面提升安徽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使文明城市这张名片有根有魂、形神兼备。

各县区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埇桥区强化城乡统筹,坚持对文明城市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调度,广泛宣传发动,创新活动载体,聚焦环境治理,聚力移风易俗,持续提升城乡文明水平。砀山县聚焦常态长效,紧盯反弹事项,一以贯之抓创建,办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推动文明创建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萧县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公民道德、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公共文化、公共关系、公益活动等7大提升行动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巩固深化创建成果。灵璧县坚持高位推动,搞好顶层设计,建立“一办、七组、十专班、二十七网格”文明创建体制机制,切实压实包保责任,确保创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推进。泗县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思想引领,广泛凝聚创建合力,通过落细落小落实创建工作和注重2常平常经常推进,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内外兼修涵养城市品位

“每次回来,我都要在城区转上几圈,看看鳞次栉比的高楼,体验四通八达的交通,穿梭在干净整洁的小街小巷,感受城市的点滴变化!”清明节假2期间,在苏州工作的丁远浩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老家安徽,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道,精致的游园,功能齐全的商业综合体,让丁远浩越来越留恋,“我觉得咱们的城市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有秩序、越来越现代化,让人感觉真舒心。”

“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城市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生活更舒适了。”谈起近年来砀山的变化,砀城桃源居小区居民李鹏飞深有感触,“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城市的变化有目共睹。我市统筹城市发展与文明建设,持续抓好资金大投入、项目大会战、工程大建设,推进城市提质扩容。先后改造提升主城区老旧小区260余个、背街小巷670余条,外环线等主要道路全线贯通,“五馆一中心”等建成使用,主城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成,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坚持疏堵结合,强化综合治理,推深做实“城市大脑”一期建设,积极整治市容市貌、规范文明出行,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花团锦簇,移步易景,赏花游玩根本不用远行去外地,在家门口就有好的风景。”2前,在宿城迎宾大道附近的瑞隆游园里,市民秦永刚正带着小孙子一起赏花游玩,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美好的瞬间。

“龙山公园空气好、环境美,文明城市创建人人都受益!”每天都要到龙山公园锻炼的萧县市民王林提到环境治理提升由衷地感慨、不住地点赞。看到,公园里鲜花绽放,绿草茵茵,环山步道、儿童乐园、篮球场、笼式足球场、健身器材、音乐喷泉、停车场等样样俱全,居民们锻炼、游玩,乐在其中。

近年来,我市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围绕城市绿地功能完善、城市绿化品质提升、公园文化主题打造及城市街角特色打造等方面,分级分类推进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街头游园建设,注重居民身边小游园、老旧游园的改造提升工作,不断丰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公园体系,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颜值。

既要“高颜值”,又要“高素质”。我市注重将“建文明城”和“育文明人”相结合,制定《安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安徽文明20条》《安徽市市民文明公约》,印发《文明市民倡议书》《垃圾分类倡议书》《文明养犬倡议书》等,积极宣传引导,倡导文明新风。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文明行为养成等专项行动;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制止餐饮浪费深入人心。机动车主动礼让斑马线率达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信号灯遵守率达90%以上,机动车礼让斑马线、顺向停车等做法经验在全省文明创建中独树一帜,并作正面典型经验交流,被省文明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省交通厅在全省推广宣传。

厚植道德沃土,构建文明高地。我市涌现出全国、省级及市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137人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23年,我市获评“中国好人”3组3人,“安徽好人”4组4人,入选组数分别位居全省第4、第3;今年41,萧县黄口镇朱庄村村民程红霞获评2024年第一季度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作为我省唯一一名“中国好人”代表(全国共5名)参加中央文明办在江西省九江市举办的“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并接受央视主持人现场采访。

崇德向善弘扬文明风尚

文明深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处处洋溢着时代新风。

2前,在埇桥区东关街道大泽社区大泽园小区的休闲广场上,由市文明办组织的“邻里集市”又“逢集”了。义务理发、旧衣缝补、便民修鞋、健康义诊……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早早来到各“摊位”前,热情为社区居民免费服务。“看似是小事,但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大事,他们的服务让我感到既方便又暖心。”刚理完发的居民刘大爷乐呵呵地说。

群众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我市创新开展“邻里集市”文明实践项目,活动前征求社区小区居民意见,量体裁衣、精准设置党的政策宣讲,救护消防知识、文明养犬宣传,免费理发、修补衣物、配钥匙等10余项群众真正需要的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健全“五单接力”工作机制,把文明实践真正送到群众“家门口”,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喜爱。2023年111,“邻里集市”文明实践项目被省文明办推报参加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实践精品项目展示交流活动。

“天气越来越热了,做好安全用水用电和防溺水宣传,保障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近2,在泗县泗城镇彭铺社区居民胡龙威家的门前广场上,十几位居民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交流讨论着。这是彭铺社区开展“庭院微宣讲”的2常场景。

针对部分居民知识水平不高、学习时间较为零散等特点,彭铺社区依托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农家小院、文化广场等人气旺的场地,常态化开展“庭院微宣讲”活动。小到意见征集、美丽庭院评选标准,大到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国家政策方针,都是宣讲的内容。“经过宣讲,不仅环境美化了,大家心气也顺了,精气神越来越好了。”胡龙威感慨地说。

我市不断完善文明实践工作机制,持续扩大文明实践覆盖面,积极打造文明实践工作品牌,构筑起覆盖市县部门、企业单位、街道社区和乡镇村组的文明实践组织网络,组建了各具特色、覆盖广泛、活动经常的文明实践队伍。去年以来,我市选树全国“最美志愿者”,省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先进典型,省、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共54例。其中,省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先进典型数量居全省第2。

“零彩礼”、没礼炮,婚车是装饰了喜庆拉花和多彩气球的电动三轮车,随行的伴郎伴娘骑行2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2前,萧县圣泉镇王门村31岁的新郎陈伟健和来自六安市叶集区28岁的新娘黄多艺的婚礼,赢得了众多围观者的点赞和真挚祝福。“近年来,家乡一直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新时代新风尚,我们夫妻俩都非常支持。虽然婚礼简化了,但大家都觉得很轻松、很开心!”陈伟健说。

我市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各地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搭平台、创载体,倡文明、树新风,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善向好。

诚信建设不仅关乎民生福祉,而且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我市持续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集中治理行动,2019年以来联合奖惩系统提供查询643万余次,累计发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案例2.3万个,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1度监测评价中,始终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2022年平均综合信用指数位居全国第1,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如今的安徽,诚实守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好人无处不在、好事无时不有,好典型不断涌现。

创建为民增进民生福祉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创建带城建、以创建促全面,结合“暖民心”行动,持续开展小街小巷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提升等系列专项行动,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买菜难、停车难等问题。

“以前这里不仅路难行,下水道还经常被堵,一到下大雨,路面积水能达到10厘米,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臭味,别提多脏了。现在路面铺好了,下水道也修好了,光明巷大变样。”灵璧县灵城镇光明社区居民冉庆梅说,光明巷修好后,出行环境好了,买菜也方便了,极大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活质量。

灵璧县光明巷改造提升,是我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扎实推动实施城乡建设重点项目,改造提升主城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主次干道、菜市场,建设提升街头游园、“口袋”公园。这些“实打实”的民生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了提升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我市健全事前征询群众意见建议、事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事后客观听取群众评价的群众参与机制,广泛引导群众参与监督。积极回应群众创建热情,组建“市民巡访团”,建立常态巡访、全面巡访、规范巡访、强化管理的“三巡访一强化”制度,80名市民巡访员坚持每2在巡、每周必巡、每1上报,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公共文明等工作“挑刺找茬”、宣传引导,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城市啄木鸟”。

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中央文明办测评反馈群众对我市创建工作满意率,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去年在全省暖民心行动社情民意调查中,我市连续四个季度排名全省前5、皖北第1。

赴文明之约,建文明城市。如今的安徽,文明举措随处可见,文明底蕴更加厚重,文明理念在广大市民心中深深扎根,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把创建成果转化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文/ 马竞 图/ 苏洋

© 版权声明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