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4-07-09 09:10:38 次浏览
  • 0
    • 电话联系TA

      -小编

  • 信息详情

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其关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20202,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会同各地毕业生就业网,联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和猎聘网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2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以下简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今2,教育部对“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进行了应用升级,开通了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与网上签约平台(以下简称“网上签约平台”),积极推荐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实行网上签约;用人单位在网上签约平台注册后,通过平台搜索已注册拟签约的毕业生(学生信息均为实名认证,并经学信网学籍验证),在线发送签约邀请,经毕业生同意、院校审核通过后即完成签约。网上签约无需重复注册和提交单位核验信息,减少了邮寄、盖章等环节,减少了与学校就业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优化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服务流程。“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和网上签约平台是教育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到媒体、电子商务、金融、教育、社交等领域,目前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建成之后,高校毕业生在互联网上就可以完成从校园到用人单位的就业全过程。

第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是对“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完善和升级,也可以称为“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2.0版。“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13家网络招聘网站的联合体,高校毕业生在“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搜索招聘信息时需要在13家网站上来回切换,并且13家网络招聘网站还有大量重复的招聘信息,增加了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时间。与“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相比,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是国家创建的,专门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具备更方便、更全面的优点;高校毕业生在1家网站上就能搜索到我国全部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减少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第二,国家统筹教育、工商、人社、国税等部门构建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体系,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的运行。教育部门负责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网络平台的高校毕业生学历信息数据库,确保高校毕业生学历信息的真实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处改革部门职责,减少就业签约职能,增加协助用人单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完成登记和发布招聘信息的职能;以地市作为区划单位,地市内的所有高校根据工商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单和政府提供的事业单位名单,采用网格化管理的方式,确定每所高校需要对接的企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定期与用人单位沟通,将招聘信息上传至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人社部门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为已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办理社保,接收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并提供用人单位交纳社保人数信息。工商部门除了为高校提供本地的企业名单外,还要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提供企业的2检信息。国税部门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办理税收减免业务,并提供用人单位的2度缴税额信息。高校毕业生可在就业网络平台上方便地查询到用人单位的2检、缴税额、交纳社保的职工数量等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运行状况,可有效避免高校毕业生就业被骗事件的发生。用人单位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组织网络面试,与毕业生完成网上签约,与社保部门完成缴纳社保。

第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可以作为监测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工具,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改善高校就业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能够监测每2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况数据,分析每个专业、每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动向,识别出存在就业困难问题的毕业生和高校,找出这些毕业生的能力缺陷及高校就业的工作短板,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就业帮扶政策,提升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补齐高校就业的工作短板。

第四,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可以作为分析用人单位岗位供给情况的工具,为高校调整专业布局和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囊括了所有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可以掌握每个专业、每个地区的毕业生需求量,通过匹配高校每个专业的毕业生供给量,就可以掌握每个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状况。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还可以对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帮助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国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运行经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平台运行提供足够的财政经费支持,确保平台的公益性。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


© 版权声明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