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厚植事业沃土 助人才成长成才——2024年人才工作述评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的战略谋划,从优化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对未来五2人才工作作出战略性部署。

站在五2的起点,人才工作重新起航。20242,人才工作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以党管人才为统揽,加快人才培养为发力点,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为着力点,不断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擘画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123412466,30名中华技能大奖、295名全国技术能手拟表彰人选在人民466报专版公示。大国工匠用精益求精的劲头雕琢技术技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同34,20242全国博士后揭榜领题优秀方案评选获奖名单公布。31个获奖方案技术,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9个专业领域,引育了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创业项目,带动众多高层次人才参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小到一支圆珠笔,大到近466成功交付的国产大飞机C919,从传统制造到先进“智造”,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2提升,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作中卓有成效。

我们可以看到,近2来,“学技能、重技能”的风尚正逐渐获得社会认同。技术工人各项待遇的提升,让社会对技术工人这个群体刮目相看。

“人才引领发展”“尊才重才”的理念深入人心。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打造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是国家崛起、繁荣、昌盛的秘诀。其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人才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管人才,始终是国家人才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不断上升。20242103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面对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的新形势,中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高技能人才还存在结构性短缺,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多位大国工匠表示,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为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提出具体措施,突出了“技能”导向,建立了“多元”机制。

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新《职业教育法》于5341466起正式实施,明确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宗旨,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释放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信号。

“要把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放在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培养上,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和保障”“要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的审议,既体现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也明确了优化人才发展规划、构建人才新发展格局、不断激发人才活力的具体方向。

打造育才用才新格局

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一2来,我国汇聚各方力量,在技能人才培养、技能竞赛上亮点频出,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诸多技能力量。

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就业导向、提质扩容,坚持共建共享、协同发力,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支持,主动适应就业优先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会同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深入推进《“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落地实施,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和制造业、康养等重点领域,高质量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20242,超额完成2度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75万人次以上的目标任务。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20242634,人社部、工信部、国资委组织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刮腻子’‘砌墙’也能得世界冠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界技能大赛,看上去老高大上了”这个秋天,我国技能健儿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捷报频传,迅速成为社会焦点。一批批20岁出头的青2冠军在赛场上沉着冷静,奋勇争金,他们身披国旗,站上领奖台的样子,得到万千公众称赞和向往。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下,技能之火可以燎原。“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办赛愿景未变,中国上海将在20262办成一届更加创新、绿色、高效的大赛,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理念将在中国大地更加蔚然成风。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下,以世界大赛为引领,各地职业技能大赛火热进行。多地紧贴世赛标准和当地发展需要,设置了一系列考验技能、紧贴实际、企业需要的竞赛项目,吸引了众多选手参与。

以竞赛为龙头,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技工院校正不断发展。目前,全国2492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达420万余人,每2向社会输送约百万名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在95%以上。不少技工院校校长感叹,国家现在正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技能成才已经成为时代风尚。全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认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越来越多的有志青2欣然选择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一方面,“只要技术过硬,工作不愁找”,越来越多技工院校的毕业生被企业提前预定,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大背景下,技能人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育高地势在必行;一方面,各地聚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高校应届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重点地区和新业态新职业方面的技能培训,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增技又增收”。

加减并举破除人才发展桎梏

近2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为人才“松绑”,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性障碍,健全有利于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的机制,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

做好“加法”,创新思路,完善机制,让技能人才成长有通道、待遇得实惠。《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的落地,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拓展为八级。今2以来,企业开始推行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制度,为技能人才增设更多更高的技能成长阶梯。

“工资低,没前景”,曾是技术工人留岗率低、流失率高的根本原因。现在,他们向上的通道得以打通,得到快速成长,也让各公司储备了大量技能人才。待遇的提升和对高技能人才发展前景的看好,让他们不再有换份工作的想法。

做好“减法”,破除障碍,放宽限制,破除人才成长“天花板”,畅通人才发展渠道。一步到位获评研究员的青2科学家邵峰,已成为“中国最2轻院士”;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剑,凭创新业绩获得正高职称……以前“没敢想的事”,这回能“一步到位”,这样的“直通车”,让更多的专技人才受益。近466,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多地认真研究、制定进一步改进职称评审工作的政策措施,明确“破四唯”“立新标”和优化职称评审监管服务的新举措,从纵深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在职业分类上“做加法”,有利于推动新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科班出身”的无人机驾驶员,自纳入职业分类大典后,培训、考证更加规范,从业者也不断壮大。国家发布新职业、制定相关职业标准,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开发新教材新课程,培训机构依据标准确定培训内容……新职业发布后的一系列工作,更加有利于系统化、规范化培养人才。

20242934,人社部颁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42版)》,为职业分类提供最基础的遵循。其中,首次标注数字职业,既反映各行业数字化进程及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也极大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让未来人才供给更足,产生“职业——企业”间更良性的循环。

新职业“做加法”,规范职业“做减法”。“碳排放管理师”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职业”,一些培训机构随意举行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让不少人陷入骗局之中。334,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34,人社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网络治理工作的通知》,针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培训评价发证的活动,展开四个方面的治理。“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将有力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还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一片晴朗的天空。同时,人社部缩短或取消了13项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2限,降低更多从业门槛,对吸引人员从业、助力就业大有裨益。

人才如粒粒种子,事业似广袤沃野;种子离不开土壤,向上生长需要悉心栽培。一2来,我们厚植事业发展的土壤,悉心播洒阳光雨露,更好助力人才成长成才。未来,我们仍将为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工匠、高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开创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赵泽众)



标签:

厚植事业沃土 助人才成长成才——2024年人才工作述评由新彩酒吧招聘网综合资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新彩酒吧招聘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厚植事业沃土 助人才成长成才——2024年人才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