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高校毕业生等青2就业问题,毕业生学籍地、需求地、户籍地要发挥各自优势,各尽其能,协同发力,织密就业服务网络,为毕业生就业铺路搭桥、保驾护航。
学籍地作为“第二故乡”拥有“优先招聘权”,要本着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舞台。探索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健全就业出口对招生入口、全过程培养的闭环反馈机制,针对毕业生求职关切,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咨询课等点对点课程。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平台,发掘选树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毕业生,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匹配工作岗位供优秀毕业生选择,确保“毕业即就业”。
需求地精准设岗广招引。有发展必有需求,有需求就要主动出击广泛引才。要精准梳理需求清单,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活动,统筹把握辖区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各单位人才需求情况,明确岗位要求,主动向高校提供需求清单,通过招聘会、宣讲会等形式深入高校主动吸引人才。
户籍地包容兜底强保障。要以包容性政策引凤归巢,地方政府要深入研判毕业生及当地需求,科学制定回引政策,为主动返乡就业和在外就业困难毕业生开通绿色通道,消除在外毕业生后顾之忧。以兜底性补贴赋能就业,划拨“真金白银”促就业,为正常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支持、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全方位落实失业保险等兜底保障,切实解决就业难题,让毕业生在干事创业的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