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2024-07-15 07:06:01 次浏览
  • 0
    • 电话联系TA

      -小编

  • 信息详情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入推进,海南就业环境持续改善,加之宏观经济加速回暖向好,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们也要看到,新增市场主体实际运营比例不高、带动就业不足,劳动力市场供需错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创业活动带动就业效果不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高技能人才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给高质量充分就业带来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篇布局,我们将从以下方面着力:

加快制度性保障,推动自贸港建设引领带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设计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就业测评体系,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就业促进条例地方性立法工作,尽快形成自贸港建设与高质量就业协同发展的格局。研究自贸港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设立更多政策性就业岗位。发挥新增市场主体就业带动作用,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更多的新增注册登记市场主体实际运营,带动更多人口就业。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发更多技能型就业岗位。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不断拓展新就业形态,充分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有效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最大程度上保证就业岗位的供求平衡。

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实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供给。推进政府引进投资项目与就业互动。各市县政府推动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投入运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势产业、优质企业。推进产业发展与就业联动。结合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规划发展要求,吸引可持续且符合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企业,开展订单式“预制”服务,促进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更多有一定体量、抗风险和吸纳就业能力更强的优质市场主体。加快谋划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项目,针对本地农业项目开展农业产业融合培训,实现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以园区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产业园高质量就业“灯塔工程”。推进数字经济与就业驱动。大力开发新职业,强化针对性培训和服务,挖掘更多数字就业、绿色就业机会。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领域内的“电商直播”等新就业形态。

持续为中小微企业降压输血,夯实和扩大就业基本盘。针对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运用“降、贷、返、补、提”等政策组合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针对部分企业“用工难”问题,开展就业摸底对接行动,建立市县缺工企业清单。有针对性地举办专场招聘会,不断提高供需对接效率,降低企业招聘成本。持续推动农村劳务带头人、致富能人、乡村匠人“三支队伍”建设,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优势,积极对接岗位和求职需求;探索建立劳务服务站,采用“用工企业+村党支部+定向输出”的模式,缓解企业用工压力,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推动惠企政策“主动办”“零跑腿”,实行社保补贴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直补快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

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创业路。在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培训的基础上,组织百名职业导师深入校园开展职业指导,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稳定岗位招录招聘规模,落实“择业期”应届生政策。充分发挥全省“就业驿站”服务作用,实现高校青2人才就业服务站(留才工作站)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前移。开展“海南学子·就在海南”留才行动,在“家门口”留人才,“点对点”招人才。以试点项目方式开展更适合大学生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引导基层就业,持续做好“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特岗教师”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工作。继续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广泛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等提供见习岗位,实现20242就业见习目标。做好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精准帮扶。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带动就业新引擎。实施“创业椰城”等专项行动,打造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推动“后备箱经济”“地摊经济”“夜市经济”发展,采取更加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和监管方式,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持续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推行网上办、一次办等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创业融资成本,盘活省级创业担保贷款基金。举办20242海南自贸港创业大赛,帮助一批优质创业项目落地成长,发掘创业项目、培植创业项目、帮扶创业项目。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技能培训“供应链”。围绕自贸港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着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全省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每2不少于10万人次。开展“定向型”“订单型”“输出型”“扶智型”的“四型精准培训”,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对口输送机制。构建“政企校农”联合新模式,形成新的农村人才培训格局。实施“技能人才自贸港”行动,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立培训项目,促进培训资源优化配置。拓展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设立直播销售、免税品导购、老人陪护等培训项目。打造劳务品牌影响力,支持“儋州34嫂”“定安护工”“三亚船长”等劳务品牌做优做强,培树“热带新农人”“椰嫂”“琼筑劳务”等一批“琼字号”省级优质劳务品牌,推动高质量就业。

坚持均等与精准并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提升服务覆盖面,发挥“就业驿站”纽带作用,为群众提供招聘求职、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等综合性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开展“晴天行动”“就业敲门”行动,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建立台账,制定详细帮扶措施。提升服务供给量,坚持常态化举办招聘会,开展“人才夜市”“就业大篷车”等特色招聘活动,推出“就业体验推介官”、招聘短视频、直播带岗等新媒体招聘,打造“公共招聘天天有”品牌,让企业和求职者随时有对接的平台。提升服务数字化,今22底前,建成全省统一的“一库一平台”,即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进系统、全业务实名制、全服务用数据,支持精准化就业管理和便捷化就业服务。将数字技术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掌握服务对象底数,提升精准服务、智慧监管和科学决策的数字化治理能力。

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聚集高质量充分就业合力。继续加大政策协同力度,财政、货币、产业、投资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实现20242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左右,农民工外出务工规模不低于145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不低于28.01万人,确保全省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留琼率分别达83%、62%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强圈扩岗稳就业等行动,发挥海口、三亚、儋州等市县龙头作用和“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作用,推动劳动力跨区域有序流动。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作用,定期调度,省市县联动,形成推进“大就业”工作格局。


© 版权声明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