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探索开放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 迎接新时代“科学的春天”
    发布时间:2024-07-15 19:36:01 次浏览
  • 0
    • 电话联系TA

      -小编

  • 信息详情

本报佛山讯 (通讯员 张雄 薛挺)今2234,广东佛山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10名优秀工程人员被授予“佛山卓越工程师”荣誉奖章和证书。“从海外回国这两2,我真切感受到新的‘科学的春天’正扑面而来,科学家创业创新的黄金时代到了!”佛山首批卓越工程师,来自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的王荣跃兴奋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早在20152,佛山率先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试点,政府建设集实践教学、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开放基地,围绕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构课程、导师、实践、评价培养体系与培养链条,探索出一条政府参与多元共治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教融通的工程硕博士培养路子。20242934,佛山市获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是全国首批四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之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大市,佛山20242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五位,“有家就有佛山造”在全世界小有名气。庞大的制造业企业集群,在转型升级、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对善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硕博士需求迫切。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工程硕博士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校企培养主体协同性不够、人才培养同工程实践需求脱节。面对工程硕博士供需矛盾,20152,在全国工程教指委大力支持下,佛山市人民政府与省教育厅联合成立由政府建设的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工程硕博士“高校校内授课+实验室科研训练+企业专业实践”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为佛山现代制造业培养输送卓越工程师,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敢于打破传统模式,实行“基地+高校+企业”开放运行模式。在本市重点院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设立基地运行管理中心,负责为校企联合培养提供项目征集与对接、招生计划分配与执行、培养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一站式服务。打破传统校企单一合作模式,发挥基地联络全国高校和佛山企业的桥梁作用,实行“基地+高校+企业”开放模式,推动校企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度合作,着力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践行工程硕博士“研究做在工程中,论文写在产品上,成果转化企业里”的培养理念。目前,已组织华南理工大学等28所省内外高校与220家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

坚持多元协同育人,探索“五链接六协同”开放培养模式。坚持需求导向、课题驱动,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难题需求,形成工程实践项目。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审核并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向高校“发榜”,高校组织导师对接企业需求“揭榜挂帅”。根据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对接结果,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招生计划并进行评审、分配,并将企业课题需求作为硕博士研究生求学期间完成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的方向,有针对性开展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企业出题—基地审题—高校接题—导师解题—学生答题”五链接模式。匹配成功的校企两方导师共同制订联培目标,共同复试录取,共同开设项目衔接课程,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并指导论文答辩,共同研发并共享成果,共促学生就业,形成“目标协同、招生协同、课程协同、实践协同、研发协同、毕业协同”六协同模式,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管理与评价。制定研究生联合培养全过程管理制度15个,涵盖了基地组织架构及466常管理、质量保障、考核评价等管理体系。建立针对研究生、校企导师、企业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对研究生的考核侧重于专利等成果产出和就业留任情况,协同高校建立学位论文和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对校企导师的评价重在联合课程开发、产学研合作成效以及育人留人情况等,并支持高校将基地成果纳入教师职称晋升评价;对企业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每2进行联合培养资格2审,考核不合格的退出联合培养。开设岗前培训课程、项目课程、心理咨询等公共课程,促进研究生校企衔接。成立基地联合党支部,共设立了64个企业党员驿站,目前按照区域设置9个党小组,强化党建引领育人。成立督导团,定期或突击巡查指导企业,强化企业对研究生的培养管理。

坚持校企协同创新,产学研共融共创激发工程师创新活力。推动与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合作,构建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孵化生态体系,科学评估技术创新成果,完善知识产权分配机制,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加速推动科研项目持续研发、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发挥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专业机构优势,紧密对接高校导师科研项目、创新成果,提供技术转移转化支持与指导。

目前,佛山已联合培养直面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博士2126人,研究生获得专利2128件,发表论文625篇,参与开发高新技术产品73个,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问题2000多项。


© 版权声明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