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桥架起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4-07-16 05:57:02 次浏览
  • 0
    • 电话联系TA

      -小编

  • 信息详情

冰雪消融,横跨德夯大峡谷的湘西矮寨大桥,霞雾缭绕间,高耸入云,如梦如幻。这座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盛赞为“中国的圆34亮”的“天空之桥”,其总设计师、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胡建华今2134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以“桥”为梁,从业402来,胡建华始终坚守初心,勇攀科技高峰,闻名遐迩的港珠澳大桥、洞庭湖大桥等,他用一个又一个“中国创造”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也用中国桥架起了中国梦,在世界桥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遇水架桥”的奋斗者

胡建华生于洞庭湖水乡,大湖滋养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19832,时217岁的他正读高三,机缘巧合之下,他看到了一本讲述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书,被一代桥梁宗师“天堑变通途”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立志以后要从事桥梁专业。

19952,胡建华主持设计洞庭湖大桥。如何在辽阔无垠的大型湖泊上建桥,在国内尚属首次,胡建华大胆提出“多塔斜拉桥”方案,设置多个主跨,采用三塔方案跨越主河槽,不仅可以大大缩短主桥跨径,还能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从此我国也实现由两塔迈入多塔的华丽进阶。

然而,在大桥建设中,主桥11号墩桩基施工时,在河床下27米处出现断桩。为了弄清楚情况,胡建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顺着内护筒第一个下到水下断桩处作业。这里被称作“洞庭龙宫”深水区,也是施工人员生命的“探险区”,如果护筒内地下水压突变,活通气设备出现故障,后果将不堪设想。

湘西矮寨地势险峻,要横跨近1000米的德夯大峡谷,施工难度在国际建桥史上十分罕见。为了勘察桥基选址,胡建华每天带领团队拄着拐杖上下山,回到山脚帐篷时,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痛折磨得他难以入睡。鬼斧神工的自然环境,此时似乎成为桥梁建设最大的“天敌”,传统的轨索滑移法已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于是,胡建华在世界首创了一种桥塔与桥面分离的结构体系,提出“轨索滑移法”架设新技术,使原本需要13个34的工期减少至不到3个34,既降低了高速公路线位,又避免了山体上百万方破坏性开挖。

而他的新“轨索滑移法”也成为悬索桥施工的“第四种方法”,被交通运输部评价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技术领域具有“中国首创”意义的原始创新性成果之一。

中国桥梁硬核的创新者

“顺应时代感召是工程师应有的一种责任与担当。”胡建华一直在思考,湖南有“路桥湘军”之美誉,曾引领中国桥梁建设方向,如今何以继续站立潮头?

在矮寨大桥不远处,有一座在中国桥梁史上很有地位的桥梁,叫“能滩吊桥”。这座桥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的悬索桥,由原中科院院长周光召的父亲,湖南人周凤九先生于19372主持建造。

两座悬索桥,遥相辉映,穿越近一个世纪,胡建华感叹:“前辈的激励与时代的感召,让我们充满奋斗与创新的激情。”

伟大的中国梦,离不开“国之重器”,离不开胸怀“国之大者”的大师人才。402来,胡建华用一项项创新的硬核技术“架”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首创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等三种新型桥梁结构,其中“轨索滑移法”也成为悬索桥施工的“第四种方法”,引领中国桥型结构发展方向。而矮寨大桥成为国家5A级景点,被NBC评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更是被海内外专家称之为世界桥梁建造史上的路标,“将入选每一本桥梁工程教科书”。

主持设计的佛山平胜大桥,成为国内外同类型桥梁建设的“中国示范”。

主持钢管混凝土拱桥领域的首个国家科研课题,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成套技术,系统地确立了设计方法级构造准则,推动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高韧性混凝土的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

针对我国千米级大跨度桥梁建设的重大需求,攻克了大跨度柔性桥梁非线性分析方法等三项关键技术瓶颈,破解了中国桥梁“卡脖子”难题。

新时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奋进曲中,中国桥梁跨越山河湖海,征服高山深谷,为乡亲们铺就幸福路、为美好出行缩短时空的同时,中国桥梁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甘为“桥基”的领路人

402,躬耕桥梁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一线,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并荣获了湖南省最高综合性科技奖——光召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胡建华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赤胆忠心,立责任,讲担当”。

新世纪以来,胡建华主持和参与了数十座长江大桥、跨海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技术咨询与审查,如港珠澳大桥、杨泗港大桥、深中通道等;担纲了“8·13”凤凰堤溪大桥坍塌特别重大事故、广东虎门大桥风振等国内多起工程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我志为桥。卅载执着,矢志创新,求与自然之交融,与时代之辉映,与历史之传承,与文化之益彰,无惧艰辛,不改初衷。我愿为桥。一生坚守,孜孜以求,诚为国家之腾飞,为民生之便利,为行业之进步,为后学之成长,甘为桥基,跨越沟通”。这是胡建华为自己从业生涯作的一段注解,诠释着胡建华技术报国、甘为桥基的铮铮誓言,也见证着中国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赤子恒心。


© 版权声明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